移民多了,就有没家的感觉?
710平方公里的新加坡,常住人口约530万,其中公民和永久居民约380万。在新加坡政府2007年公布的发展蓝图中,2030年时总人口要达到650万。而今年公布的人口白皮书提到,预期2030年时人口增至690万。该白皮书提议通过引进外国移民来填补本地劳动力的不足。部分对新移民计划不满的新加坡人,16日在市中心芳林公园举起写有“对690万人口说不”、“在护理、饮食、船务、清洁、建筑、交通、家佣上拒绝聘用外国人”等口号的牌子。他们担心,若按照政府的计划,到2030年,新加坡居民中将只有55%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这次集会的组织者吴家和是新加坡有名的反移民人士,他说:“我想到了2030年,可能新加坡人会成为少数人口,外国人会成为主要人口。我认为新加坡人很愤怒,我们的基本生存受到威胁。”新加坡一些反对党人士还同执政的人民行动党在人口问题上展开激辩。
马来西亚《中国报》17日援引一些反对人口白皮书的新加坡人的话说,他们担心人口增加将使基础设施不堪负荷。新加坡人开始抱怨,他们乘坐的地铁和巴士越来越拥挤,年长的工人被低薪外籍工人取代。一些对现状不满的人还说“家的感觉慢慢消失”。新加坡逐渐拉大的贫富差距已成为发展隐患。还有示威者表示:“我们这一代建立国家,我们付出很多税款,但得到福利还不够。现在政府又说我们是‘银发海啸’,要一大堆外国人来救济我们。”在一些低收入的新加坡家庭,人们担心的是移民多了会抬高物价,还会挤占本地孩子上大学的名额。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近日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不到两成的网民认为人口白皮书是为继续维持新加坡经济活力所作出的长远科学规划,可以接受。有三成多民众担心新加坡的基础设施承受不了外来移民和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因此对未来生活质量深感忧虑。还有超过10%的人担心失去“以新加坡人为社会核心的精神”。
记者每每和新加坡专家谈到该国经济,都会感到这个城市国家仍处于上升势头。新加坡人均GDP从1960年的400多美元上升到2011年的5万美元足以说明问题。但一旦接触到最普通的老百姓,又会有强烈的反差感。当地的出租车司机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才是最好的时代”。有新加坡人向记者抱怨,那时他在一家汽车配件厂打工,每个月挣几千新元。虽然不算多,但因物价低,年年都有节余,买了房子,还供两个孩子上完了大学。但两个大学毕业的孩子现在月薪只有2000新元,还得靠父母帮衬。这让记者很快想到一位新加坡专栏作家写的话:“新加坡就像站在一个山顶,环顾四周,都是下坡路。”在一个已经有了相当经济基础的城市,市民会更多考虑如何分享这些经济发展的成果,以及自己的利益会不会被外来劳工分走。收入相对减少,竞争力度加大,自然就会将更多怨恨转向移民。这几乎是所有发达国家的通病,新加坡一点也不例外。一些人抱怨永久居民享受的福利待遇和本土公民“几乎一模一样”,使得国内就业岗位竞争激烈,“这对新加坡人很不公平”。
中国移民是“头号公敌”的说法太偏激
新加坡是一个岛国,地理空间狭小、资源短缺,吸引外来人才是新加坡的立国之本。在新加坡人看来,“新加坡什么都没有,只有人才”。1990年的数据显示,每10个新加坡居民中只有大约一个不是“本地人”,到2000年时就达到了5∶1,2012年为3∶1。过去十多年,外国移民无疑是推动新加坡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由于人力资源成本极其昂贵,目前新加坡餐饮、酒店、建筑等蓝领工作主要靠占人口1/3的外来移民来完成。也有一些移民从事金融、投资等高端行业,成为新加坡保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资本。
中国大陆移民开始大规模进入新加坡始于上世纪90年代。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院长庄国土两年前曾表示,近10年,每年均有数万中国人以各种移民途径进入新加坡,而中国仍将是新加坡吸收移民的主要来源地。这些中国移民主要分为高端专业人才移民、普通技术人才移民、投资移民以及部分婚姻移民、非法移民和自雇移民等。在这些移民中,有巩俐、李连杰等明星和优秀运动员。
广西社科院东南亚问题专家孙小迎20日对记者表示,新加坡是个移民国家,老华侨与新华裔移民占总人口1/3左右。虽然新加坡人更强调自身创造的成就,但毫无疑问,这股血脉力量在新加坡的贡献不言而喻。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去年7月曾提出,“中国(移民)对区域的影响,无论医药、旅游、房地产或商业界,都是相当大的。新加坡从中获益,但我们需要谨慎处理移民所带来的社会冲击和一些新加坡人的反应。”他同时表示,面对人口如此庞大的中国,新加坡必须调节中国移民的人数。
曾为讲过“中国移民是头号公敌”而道歉的吴家和,他的言论反映出少数新加坡人反对移民的情绪,但在更多新加坡人看来,过激言论不利于新加坡的稳定,很可能引发种族歧视等问题。记者试图采访新加坡的一些知名华裔学者,但他们大多不愿谈及中国移民的话题。就读于一所理工学院的新加坡本地学生告诉记者:“公敌的说法是偏激的,不应以点概面,有的移民比本地人还有礼貌。”
移民政策趋严,但拒绝移民是不可能的
最近两年,因有个别中国留学生在网上发表侮辱新加坡人的言论、来自四川的一个年轻富豪驾驶法拉利跑车超速闯红灯酿成车祸等“突发事件”,新加坡网络论坛出现了一些攻击中国移民的帖子。还有人觉得,政府花大力吸引的外国移民没有真正想要融入新加坡社会。对此,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商学院学生车鉴告诉记者,只有新移民能主动适应并融入新加坡社会,才能减少不必要的摩擦。
孙小迎说,有些中国新移民在新加坡也的确存在问题,如花钱大手大脚,甚至有人把“二奶”现象带到新加坡,引起当地人反感。但她认为:“这和新加坡政府自身主导的价值观也有关,究竟是有财的移民优先,还是有才的移民优先?这是一个巴掌拍不响的事情,中国新移民需要反思与自重,新加坡政府自己也要反思自身是如何高调欢迎世界各国有钱人的。”
在新加坡,理解和支持人口白皮书的民众大有人在。有人这样告诉记者:“新加坡人不愿意做的工作,外国人肯做,为什么不让他们做?”有新加坡“90后”曾在当地媒体撰文说,新加坡本就是一个移民社会,也从未闭关自守,不回顾过去、理清历史和现在的内在联系,就无法确立未来。绝大多数新加坡人知道,没有移民,特别是没有高端人才的进入,新加坡的经济很难发展。从新加坡发展的历程看,新加坡政府往往也能抓住机遇提前实现战略转移,人口白皮书涉及的是国家发展的大计,不可能因为一些人的不满而改变。新加坡政府有实现其战略目标的能力,但也会照顾到民意,其吸引移民的政策肯定要趋严。实际上,自2008年以来,新加坡的移民政策已不比从前。2011年国会选举后,新加坡移民和外来劳工政策较过去有大幅收紧。
而新加坡一些学者认为,由于当地雇主依赖低成本、低技能和低工资的外劳,所以就从印度、中国和越南等国引进大批低技能劳工,“如果新加坡继续引进大量外劳,就是在错误的级别中与这些国家竞争”。《新加坡成功的奥秘:一位首席公务员的沉思》的作者、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客座教授严崇涛近日表示,新加坡工商联合总会有关“大幅削减劳动力增长将导致企业面临严峻后果”的说法令人失望,他呼吁政府“不要被雇主威胁”,不要在压力下再度放宽原已收紧的外劳政策。严崇涛对新加坡未来的整体发展仍很乐观,相信新加坡人是理智和实事求是的。
一些新加坡人对移民增加后基础设施能否承受、“以新加坡人为社会核心的精神”是否失去表示担忧,其实这些都不是主要问题。相反,新加坡能否吸引到更多的一流人才才是关键。客观地说,有中国大陆背景的很多优秀移民仍集中在欧美,甚至北京、上海、南京等中国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与新加坡比也毫不逊色。从这个趋势看,新加坡的移民政策是有危机的,不仅要理性对待外来移民和中国移民,更应想办法提升自己的“内力”,保持活力。